【教育教学案例——服务社会系列报道3】高质量推进科技助农,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——记我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-k8凯发官网入口

发布时间:2023-03-25浏览次数:10

本网讯 2019年以来,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先后组建31个科技特派员团队,共53名省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,打造“特派员 支部共建 融媒体 贫困村”的精准扶贫新模式,深入惠州市、河源市、普宁市等21个省级和市级贫困村开展了科技帮扶活动,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。

着眼现实需求,拓深科研实践。近年来,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主持项目61项,申报和授权专利21件,起草地方农业标准4项,出版专著7部,相继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、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等荣誉,团队带头人王国莉、徐良雄和陈善仪等3名教师获“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”表彰。

团队获奖证书

开展科技下乡,创新脱贫模式。2019年,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联系布心村、白马村等21个省级和市级贫困村,打造“特派员 支部共建 融媒体 贫困村”的精准扶贫新模式,进行脱贫攻坚工作。农村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送科技下乡、送技术上门,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农村发展。团队成员与网红直播共同代言产品,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使得梁化镇特色蔬菜产业、光长村甜玉米、沐化村岩茶、蕉木村柏塘山茶、汝湖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获得较大提升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2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,被学习强国、广东卫视、南方农村报、惠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多次。

乡村振兴博士驿站揭牌仪式现场

打造博士驿站,共促乡村振兴。2022年,我校、汝湖镇人民政府和驻汝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三方联合成立“惠州学院-汝湖镇乡村振兴博士驿站”,站内可依托博士资源530余人,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作战联盟初步形成,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头活水。 

送科技下乡、送技术上门新闻报道

深挖地方资源,组团特色帮扶。如,王国莉团队打造了多个功能性农产品,其中惠州岩茶和光长村甜玉米成功获批惠州市“一村一品”项目,柏塘山茶王茶叶获批省级“一村一品”项目。曾令达团队利用本地植物资源,培育训化本地坚果新类型,深受当地农民欢迎,在实验区改造果园超过千亩,并建立示范基地过300亩。王江勇团队承担广东省水产资源普查工作,圆满完成惠州市和河源市水产资源普查工作,受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来函表扬;与当地企业单位合作开展“惠州市牡蛎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应用”项目研究,成果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。徐良雄团队从慈菇品质特点和种植土壤特点角度进行研究,对采收工具进行了改良,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,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。此外,该团队在石马镇对油茶育苗进行了技术指导、提出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方案,促进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陈善仪团队为乡镇宣传推广、包装设计,开展“整治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家园”宣传讲座与指导建设等活动,为乡镇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技术服务,提升乡村景观风貌品质,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

王国莉团队

曾令达团队

王江勇团队

徐良雄团队

陈善仪团队

接力科普义教,守望乡村教育。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于2017年成立“义之教”科普志愿服务团队、2021年创立科普教育特色班、2022年申报广东省“专项人才培养计划”。5年来,团队师生500多人为4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科普义教和乡村支教活动,合作学校20多所,并建设了“义之教”科普在线课程。团队师生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,团队荣获广东省“三下乡”优秀团队、团市委“三下乡”优秀团队、惠州市学雷锋示范点等荣誉,受到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公开报道19次以上,社会效益突出。

据悉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将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、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等方面继续发力,持续推进科技助农、文化兴农。

文:生命科学学院  审稿:肖向明 蒋辉 杨智圆  审核:金伟


网站地图